1898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这表明清政府
A. 利用舆论加强监督
B. 扩大普选权的范围
C. 全面改革科举制度
D. 调整政治参与方式
1859年,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实行官员匿名投票选举,实现“权归于一”。其主要目的是
A. 否定纲常名教
B. 振兴太平天国
C. 实行君主立宪
D. 发展资本主义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这表明中国
A. 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
B.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 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
D. 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法国建立了共和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而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帝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德意志帝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
B. 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由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参议院同意
D. 法国众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美国制完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
A.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
B.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C.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 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
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英国相继颁布《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人民代表制法》(1884年)、《重新分配议席法》(1885年)。这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A. 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与完善
B. 政治权力中心逐渐实现转移
C. 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进程
D. 始终受工业革命进程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