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
A. 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
B. 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C. 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
D. 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A. 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B. 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C. 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D. 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B |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C |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
D |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
A. A
B. B
C. C
D. D
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 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 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 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题文)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达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方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A. 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 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