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初,德国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初,德国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殖民地,开拓世界市场。“大陆政策”日益不符合德国容克阶级的要求,他们极力要求打破其束缚,去争夺世界霸权。毕洛声称,“必须超越俾斯麦的政策”和“建立大德意志帝国”。泛德意志同盟、德意志海军协会都竭力主张德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泛德意志同盟狂热鼓吹德国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大肆宣传大规模的扩张计划,他们公开叫嚷,“如果德国不统治世界,那将从地图上消失,两者必居其一”。出任德国外交大臣的毕洛在帝国议会上演讲道:“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德国的民族沙文主义和传统的军国主义相结合,表现出极大的侵略性,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性。威廉二世在演说中讲到,“世界要仗德意志才得救”“我们是地球上的盐”。战争前夕,泛德意志主义宣传达到了炽热的程度,民众也狂热高呼:让皇帝领导普鲁士,普鲁士领导德意志,德意志领导全世界。这充分再现民族扩张主义的勃勃野心及其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巨大威胁,也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

——摘编自《极端民族主义推动一战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特征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1)特征:有组织有计划,大肆宣传;从民间到最高统治者,涉及各个阶层;和传统军国主义相结合,更具侵略性和危害性。 实质:德意志帝国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舆论工具。 (2)对世界秩序产生巨大威胁;麻醉了民众;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加速了一战的爆发;为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埋下了祸根。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特征和危害,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泛德意志同盟狂热鼓吹德国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大肆宣传大规模的扩张计划”“泛德意志主义宣传达到了炽热的程度,民众也狂热高呼”“德国的民族沙文主义和传统的军国主义相结合,表现出极大的侵略性,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性”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有组织有计划,大肆宣传;从民间到最高统治者,涉及各个阶层;和传统军国主义相结合,更具侵略性和危害性等特点。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其实质是德意志帝国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舆论工具。 (2)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充分再现民族扩张主义的勃勃野心及其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巨大威胁,也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并联系所学有关一战的爆发原因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黄老思想基于“安民”“惠民”的立场,对法家的“重刑轻罪”主张并不首肯。在这种思想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坚持除秦苛法。汉文帝在诏书中清晰标明,“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朕甚怜之”。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连坐法”。明令宣布:“废除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及各种株连的法律。”这是对旧传统的否定。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9年)五月,废除肉刑,用“笞”刑(用竹板打的惩罚)来替代肉刑中的“劓”刑(砍掉鼻子)和“斩左止”(砍掉左脚),用“弃市”(死刑的一种)来替代肉刑中的“斩右止”(砍掉右脚)。汉文帝废除肉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的刑罚制度远远走在同时代的其他国家之前。史学家钱时评价说:“至于文帝,乃始以朴俭先天下,务农重谷,省刑罚,薄税敛,而遂措斯世于休养生息之地。三代而下未之有也。”班固对汉文帝废弃肉刑的评价是“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也即是“获得了减轻惩罚的名声,实际上是在杀人”。在此以后,许多朝代的大臣都有过恢复肉刑的提议,可是都由于各种因素没有施行。

——摘编自范本腾《汉文帝的刑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汉文帝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文帝的刑罚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众所周知,西欧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的开拓促进了母国生产结构的专业化和商品化,促成了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并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与西欧海洋商业型和单一经济型的民族国情不同,古代中国,其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本质性变革不得不主要依靠国内市市场。然而,鉴于国内各地区的巨大差异,就海外贸易对国内市场影响而言,明清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外向型转化,但还是发生一些显著变化,如欧洲商旅、殖民者用白银交换中国的生丝、绸緞等产品。明代外贸中心已由宋代的广州转移到邻近江南发达地区的福建,且走私商港、岛屿也多在闽、浙近海岛屿。这些都表明,东南沿海特别是江南产品适应了输出的要求,海外市场的拓殖刺激了江南商品性生产和经济货币化。到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占据出超优势,但结果更多的是生产商品化的扩大、市场化的深化,难以见到生产力质的突破和生产关系结构性的革新。似乎一切都发生在内陆国家农耕社会经济的藩篱内,地方社会的动机和要求匍匐在国家意志下。

——摘编白孙竞昊《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

材料二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我们力量不强、经验不足的时候,不少同志也曾满怀疑问,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我们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而又不被腐蚀或吃掉?当年,我们推动复关谈判、入世谈判,都承受着很大压力。今天看来,我们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无疑是选择了正确方向。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对中、欧产生影响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显著进步之处并说明其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不断发生种族危机,这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批评,这迫使联邦政府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同时,美国政府也利用改革的成果,向国外讲述了美国种族和民主的故事,宜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和平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流

B. 美国民族问题的处理远远不如苏联

C. 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社会发展

D. 美苏通过输出价值观争夺文化霸权

 

查看答案

(题文)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字号

主题

史料1

俄国具有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

史料2

十月革命没能完全割裂俄国历史传统

史料3

蒙古人统治留下的东方专制制度方式对俄罗斯权力阶级的影响

史料4

1921年列宁主持下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

 

 

A.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B. 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

C.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 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 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 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 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