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以上谕旨现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条款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有学者如此评论理学的某一观点:“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与该观点相契合的是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C.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D. 知致则意无所欺,而可诚矣;意诚则心无所放,而可正矣。
《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得利计赃重者,计利准盗窃论。贩卖者,亦如之。”材料反映了唐朝官方
A.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B. 依律维护消费者权益整顿市场交易秩序
C. 重新厘定了度量器的统一标准
D. 以严酷律法对偷盗和倒卖行为进行打击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记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大量刻书。宋明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以此可知这一时期
A.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B. 活字印刷出现并取代了刻版印刷
C. 宰相冯道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D. 刻印书籍中儒家经典占十之八九
下图碑刻中的文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某工程的技术精髓,这一理念在现实中也有广泛运用。2008年金融危机压力下,华为公司提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全新生产经营理念。“深淘滩”即企业内部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持续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低作堰”即让利给华为的运营商,减轻运营商的成本压力,与其形成长期的共生信任合作关系,最终取得合理回报。以下建筑工程与为学理念,与图示中6字理念相关联相契合的是
A. 赵州桥,温故知新
B. 大运河,循序渐进
C. 都江堰,厚积薄发
D. 明长城,高屋建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
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
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垂诞”,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斤,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亲自编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编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祯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匆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