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应的时期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国民党统治后期
②“一战”期间
③甲午战争后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③②①
如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
A. 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
B. 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C. 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
D.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这些措施
A. 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B. 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
C. 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
D. 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
某同学准备了一份研究性学习材料,其中包括如下关键词:“国民经济建设”、“十年对峙”、“制碱业”、“南京”。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 洋务运动的兴衰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D. 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下图是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 1920年产值(亿元) | 1936年产值(亿元) | 年增长率(%) |
官僚资本 | 1.84 | 2.22 | 1.18 |
民族资本 | 2.51 | 16.32 | 12.41 |
合计 | 4.35 | 18.54 |
|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 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D. 民族资本少于官僚资本
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前后变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这是一种以要求发展实业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实业救国论出现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A.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辛亥革命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