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美国 1937—1945年 中华民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美国

1937—1945年

中华民族积极抗击日本侵略;

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

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向中国提供贷款6.9亿美元,依租借法案

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8.25亿美元。

1945—1949年

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

国共两党内战;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台;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关贸总协定成立;

提出了稳定和复兴日本经济的九原则

1950—1980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

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尼克松主义发表;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材料为20世纪三十至八十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说明: (1)只有论点不得分,有论述无论题扣; (2)学生所选取的论题及论证援引的史实需与表格中信息密切相关; (3)除以下三论题外,有其它论题,言之有理,围绕论题论证即可得分,但教师评判需要以评分标准为严格依据。 评分标准: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准确,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事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事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 答案示例 论题1: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两国均需改善自身外交和经济状况。 阐述:中国: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孤立、封锁的对华政策;20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严重恶化。我国急需改善外交环境以满足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经济方面,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的破坏,加上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急待调整经济政策与体制。 美国:外交方面,由于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加深等因素的影响,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以改善外交处境。1969年“尼克松主义”发表。经济方面,20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涨”,美国总统采取措施效果有限,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论题2: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阐述:20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爆炸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但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中国“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美建交并开展广泛的合作。 论题3: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阐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民坚持抗战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和伤亡,美国积极援华抗战;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并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从中国攫取大量特权。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敌视和包围,以服从于美苏争霸格局的需要。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面临经济危机,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及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为扭转困境积极改善与中国关系。 【解析】本题据表3“1937-1945年……1945-1949年……1950-1980年中美两两国历史事件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例如: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国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原子弹和氢弹爆炸、中苏关系恶化、共同利益的需要、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等方面予以阐述。注意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

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图存,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

 

查看答案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的海峡条款,与二战后美国提出的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相一致。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美国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

B. 美国对国际和平的维护

C. 两极格局之下弱势苏联的妥协

D. 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识

 

查看答案

1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

A. 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

B. 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

C. 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D. 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

 

查看答案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B.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D. 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查看答案

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A.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B. 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C.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D.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