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秦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社会主义的改造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人均产量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钢 | 2.37Kg | 538.3Kg | 4Kg |
发电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 鼓励私人企业投入再生产
B.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对国民经济方针进行调整
D.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开始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变化的内在因素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 尊重知识
B. 工商皆本
C. 实业救国
D. 迂腐刻薄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 生产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
B. 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
C. 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
D. 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
某地在一座古墓中发掘出了众多陶瓷(下图),据此分析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