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对贵族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两者之间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终止。这法律的颁布
A. 推动了罗马立法工作的开展 B. 加速了罗马奴隶制的瓦解
C. 推动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 D. 废除了罗马的债务奴隶制
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干、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问管理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 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
C. 纠正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
D. 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1936年,历史学家范文澜以通俗的语言写成《大丈夫》一书,以“道德与事业并重,而着重点更在道德”的标准,选取了从西汉到明代的25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的大英雄,并“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这表明
A. 道德标准有助于理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B. 史家应适应时代需要不断调整历史解释
C. 呼应世俗趣味的历史写作才能体现其价值
D. 史家对叙事对象的选择彰显了其价值取向
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夺民生业”为由进行查封。1887年,清政府又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据此可知
A. 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
C. 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斗争 D.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