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
年份 | 西欧各国工业指数(1938年=100,目标130) | 西欧各国农业指数(“二战”前=100,目标115) | 西欧各国批发价指数(1948年=100,旨在维持物价稳定) |
1949 | 112 | 95 | 108 |
1950 | 124 | 104 | 124 |
1951 | 135 | 111 | 143 |
备注:表中“目标”为马歇尔计划提出的目标,1951年该计划宣告结束 |
据表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
A. 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
B. 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C. 经济复兴隐含着危机
D. 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这说明
A. 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己经难以为继
B. 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 大众民主政治具有不可避免的弊端
D. 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
A. 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
B. 威权政治接纳了新兴社会力量
C. 专制统治催生政党体制形成
D. 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得到化解
有学者指出,雅典法律分为私法与公法两大部分,私法蕴含着对财产权力的极度重视,但更多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公法的内容……其全部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民众控制和制约政治家、将军和其他官员、维护公民最高统治权力的工具,更是对公民集体内部所有公民的约束。这表明古典时代的雅典
A. 产生了三权分立的观念与具体做法 B. 形成了权力的内部和外部制约机制
C. 公民法具有十分浓厚的政治色彩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A. 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 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C. 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 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性援助
B. 西方法律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C.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法治建设
D. 国人的婚姻维权意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