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 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 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我国从1978年以来产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经理和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该现象主要源于
A.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 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
C. 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题文)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下面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单位:%)。该表反映出晚清
年份 | 半制成品 | 制成品 | ||
手工生产 | 机器生产 | 手工生产 | 机器生产 | |
1873 | 37.4 | -- | 58.3 | 1.7 |
1893 | 28.4 | 0.1 | 58.4 | 2.5 |
1903 | 17.2 | 14.7 | 32.9 | 8.0 |
A. 传统手工业急剧衰败
B. 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C. 已形成合理经济布局
D. 经济受到列强掠夺
(题文)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A. 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
B. 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C. 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
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这表明宋代
A. 各阶层闻人员流动频繁 B. 百姓始终引领时代服饰潮流的发展
C. 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 D. 权力的管制对市民的时尚作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