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比如,我们依据1945年春中国政治发...

历史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比如,我们依据1945年春中国政治发展态势,可以推断中共七大的主要决策是

A.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B.放手发动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C.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45年中国即将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可推断出中共七大的主要决策是放手发动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所以答案选B。A是1937年,C是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D是1978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

A. 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    B. 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

C. 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    D. 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

 

查看答案

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是

A. 运用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

B. 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复苏

C. 通过法律形式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 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以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查看答案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 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C. 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 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当时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几乎全带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洋铁皮等;在偏僻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绩麻”,靠手工业纺织、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

——毛佩琦主编《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留给人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补丁了……那时候流行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除掀起空前的议论外,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与世界时装文化的亲密接触。1980年,《庐山恋》上映后,正当红的女主角张瑜穿着牛仔裤给《大众电影》五月刊拍摄封面,之后牛仔热潮在中国越掀越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阶段特征和经济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服装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