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 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 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C.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 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 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存 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 完全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B. 完全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的是非观

C. 反对以孟子的是非为是非的思想

D. 主张是非标准应以时代变化而变化

 

查看答案

(题文)韩非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看法反映出

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查看答案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 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漕运,是指中央政府在地方征收租税后,由水道运往京城,或供宫中消费,或充军需,或作仓储。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古代水运比陆运更为发达 B. 最高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C.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偏离 D. 西粮东运,可顺长江而下

 

查看答案

(题文)明代商帮代言人王来聘在训诫子孙时指出:四民之业,惟士为高,然若无成,不如农贾。这表明

A. 明代山西商业传统极为浓厚

B. 商人阶层未全摆脱官本位价值

C. 明政府始终奉行传统的政策

D. 商帮影响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