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A.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 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 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A 【解析】材料“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说明参加会议的主要是亚洲国家,且该会议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符合这一特征,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故A正确;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交,这已经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故B错误;不结盟运动等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与万隆会议无关,故C错误;日内瓦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与万隆会议无关,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

A. 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B. 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 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

D. 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题文)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这里所说的“主因”,主要是指宋朝的

A. 商品经济发展不足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宋朝的科技发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

C. 商品经济仍然从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

D. 农耕经济制约社会改革与科技进步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 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 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

C. 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 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

 

查看答案

“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又发生另一变化,这种新形式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材料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A.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B.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C. 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是

A. 法典明文规定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B. 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