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1年,我国规定:对粮、棉、油等一类产品坚持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猪、牛、羊、鸡...

1961年,我国规定:对粮、棉、油等一类产品坚持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猪、牛、羊、鸡、蛋等二类产品,通过合同进行洽购,完成任务后可上市自由销售;对一、二类以外的农副产品,则允许上市出售,自由定价。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 使农民拥有经营的自主权

C. 缓解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C 【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减少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这是手段而不是这一政策的目的,故可排除A;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家对粮、棉、油等一类产品坚持统购统销的政策,这说明农民没有经营的自主权,故可排除B;材料中讲到对部分产品可上市出售和自由定价,这就有利于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故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故可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末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减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 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B. 基本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 导致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1956年中共八大肯定了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经营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说明中共八大

A. 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模式

B. 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C.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查看答案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 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 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 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 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查看答案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创举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 爵位制度的创设    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查看答案

清末,很多海外同胞听闻国内革命党人宣扬剪辫后惊呼:“剪了辫子,你还是中国人吗?你还敢回国吗?”1912以来,还留辫子则会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C.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