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饱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

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饱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法案,至19世

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至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是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城,城市管理也趋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例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

—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10

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

(3)请你对当代“城市病”治理提出两条可行性方案

 

(1)表现:英国:城市布局混乱;环境卫生恶劣;住房问题突出;贫富分化严重。中国:城市贫民剧增;环境污染严重;华洋分治明显;半殖民地性凸显。 (2)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主宪政的确立;政府职能的加强;民众的环保与生活意识的增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旧中国政府的城市治理理念与权限的欠缺;中国农村经济的破败。 (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表现:英国:依据“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可概括出“城市布局混乱”;依据“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可概括出“环境卫生恶劣”;依据“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可概括出“住房问题突出”;依据整个材料的意思可概括出“贫富分化严重”。中国:依据“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至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可概括出“城市贫民剧增”;依据“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可概括出“环境污染严重”;依据“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可概括出“华洋分治明显”;依据整个材料意思可概括出“半殖民地性凸显”。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英两国所处同一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归纳。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主宪政的确立;政府职能的加强;民众的环保与生活意识的增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旧中国政府的城市治理理念与权限的欠缺;中国农村经济的破败。 (3)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在综合上面两问的基础上,可从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法制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增加人们的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识等方面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

C.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 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

 

查看答案

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思想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 西方国家加大了关税壁垒

B. 西方市场出现垄断现象

C. 西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 西方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查看答案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查看答案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查看答案

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情况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当时英国女装界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 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 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D. 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