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社会保障法产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社会保障法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1881年11月17日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并说改善工人福利,是为了“和破坏性的社会民主党的企图进行斗争”。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德国1883年制定的劳工疾病保险法规定某些行业中工资少于限额的工人应强制加入医疗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强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应缴纳的基金,这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度的产生。1884年又领布《劳工伤害保险法》,1889年頒布《残废和老年保险法》。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一时间成为各国仿效立法的楷模。

—摘自史探径《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外国法译评》1999年02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徳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启动。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公费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1951年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使劳保医疗制度得以建立。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农村互助合作风起云涌,不少地方由群众自愿筹资成立了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合作社的社员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医疗给予了明确规定。不久,全国普遍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

—摘王晓玲《中国医疗市场政府管制的历史演进及制度反思》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徳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贫困、疾病、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使德国阶级关系复杂,工人阶级和工人政党的斗争催生了社会保障立法;进步的社会理论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特点:强制推行、立法保障;普遍共享、互济互利。 (2)类型: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评价:德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虽然处于不同阶段,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也不同,但两国的社会保险立法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一项文明立法,在保护劳动者和公民权利,安定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的信息从工业革命、阶级关系以及社会保障立法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强制性社会保险度的产生。1884年又领布《劳工伤害保险法》”信息从“强制推行、立法保障;普遍共享、互济互利”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劳保医疗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德国和日本立法阶段、社会主义和发展程度以及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的信息从工业革命、阶级关系以及社会保障立法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强制性社会保险度的产生。1884年又领布《劳工伤害保险法》”信息从“强制推行、立法保障;普遍共享、互济互利”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劳保医疗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德国和日本立法阶段、社会主义和发展程度以及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财物的民俗。下表是各时期嫁妆统计情况,据此不能够说明的是

时期

所送嫁妆

秦汉时期

富贵人家奴仆、钱财;穷人家衣被等生活用品

唐宋

衣服首饰、家用器皿等日用品,田地、屋业等不动产

民国时期

旧式婚礼:富贵人家“二十四台”,一般人家“十二台”(台:能放满一方桌的衣服和首饰等);新式婚礼:一切从简,免除礼品

20世纪70年代

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被褥等

21世纪至今

新三件(房子、车子、银行卡)、被褥等

 

 

A. 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

B. 陪嫁的嫁妆越来越贵重

C. 近代婚俗的中西融合

D. 改革开放影响消费观念

 

查看答案

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查看答案

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

A.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 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 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 发展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1978年

1984年

1991年

1993年

国家定价(%)

94.4

37.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8

82.7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变的历程

C.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 国家宏观管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查看答案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 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