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

(题文)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 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B 【解析】 18世纪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B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出口,A错误;清朝属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C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19世纪中期,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D.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查看答案

图为英国的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据此可知

A. 当时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 重商主义促进海外市场扩大

C. 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D. 英国实行轻重工业并重政策

 

查看答案

表为中国生丝销售量估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

总销售量

出口量(占总情售量%)

生丝内销

绸内销折生丝

内销总量(占总销售量%)

1840年前

6.40

0.90(14.06)

0.44

5.06

5.50(85.94)

1894年

16.02

8.23(51.94)

2.21

5.49

7.70(48.06)

 

 

据表可知

A. 外国对中国资本输出增长快

B. 我国农产品商品化比例提高

C. 我国已经发展成外向型经济

D.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查看答案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指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表明

A. 农村正进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探索

B.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经起步

C. 农民长期遵守的农业税条例即将废除

D. 国家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改革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