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人从自身的狭隘角度出发,认为欧洲人是在希腊——罗马...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人从自身的狭隘角度出发,认为欧洲人是在希腊——罗马和犹太——基督教的“优越”文化传统驱策下向外征服全球的,欧洲人把他们今天的成就归功于中世纪(即中国的盛唐时代)以后城市的发展,并且强调十字军东征、商人阶级的壮大、威尼斯与热那亚的商业繁荣及意大利——西班牙对印度香料生意的控制等因素。但在中国人眼里,地处亚欧大陆西北一隅的欧洲既不产稻米、蔗糖,也不产茶叶、棉花,那里的人大约是为谋生计而被迫出外经商,而且就像前代的“蛮族”一样纷纷涌入中国。不管怎样看,中国在唐宋乃至马可波罗时代的元朝,发达程度显然超过中世纪的欧洲。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中(东)西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第一等:①论题符合材料主旨;②能准确理解材料;③逻辑严密,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第二等①论题基本符合材料主旨;②基本能理解材料;③阐述较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第三等①论题不太符合材料主旨;②对材料理解有偏差;③阐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示例一 论题:中国古代文明程度要高于中世纪的欧洲 阐述:唐宋元时期,中国的文明程度远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科举制、行省制等),国家统一;经济:农耕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兴盛,国力强盛;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文学艺术繁荣,科技领先世界;对外交往: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远播欧洲,四大发明先后传播到欧洲,并促进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反观中世纪的欧洲,王权衰弱,分裂割据,战争频繁;农业落后,民众生活窘迫;基督教文化使欧洲进入黑暗时代;十字军东征严重破坏打击了伊斯兰文明,给东方和西欧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明程度远高于中世纪的欧洲,同时影响着欧洲。 示例二: 论题:欧洲“优越”的文化传统促进西方文明的传播 阐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希腊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培养了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雄霸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建立,彰显了欧洲人开放、扩张、进取的文化传统;基督教将犹太教从一种民族性宗教扩展为一种跨民族的宗教,基督教文化是属于扩张性的,这种扩张性鼓励人们从事探险活动,不断去探索、征服未知世界。 中世纪西欧人继承了这些文化传统,十字军东征,推动欧洲由孤立时代走向开放的近代世界。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人阶级不断进取,进一步加强了欧亚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的也可给分。 以下选做题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西方人从自身的狭隘角度出发,认为欧洲人是在希腊——罗马和犹太——基督教的‘优越’文化传统驱策下向外征服全球的”,可以分析得出“欧洲‘优越’的文化传统促进西方文明的传播”的论题;根据材料中的“不管怎样看,中国在唐宋乃至马可波罗时代的元朝,发达程度显然超过中世纪的欧洲”,可以分析得出“中国古代文明程度要高于中世纪的欧洲”。从中确定一个论题,然后联系所学史实进行论证。如确定“欧洲‘优越’的文化传统促进西方文明的传播”的论题,可以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以及材料“十字军东征、商人阶级的壮大、威尼斯与热那亚的商业繁荣”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来分析说明。同样以此方式论证其他确定的论题。论述过程要逻辑严密,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明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一种商业凭证)。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材料表明,明初商人从开中法的实施中得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是

A. 获得边境军需物资的垄断性经营权

B. 获得政府给付的高额运输费用

C. 获得政府特许的日常必需品专卖权

D. 获得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机会

 

查看答案

“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 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 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 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D. 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 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景象说明

A. 当时这些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兴盛、市场也具有了可观的规模

B. 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呈现出明显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手工业城镇

C.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

D. 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