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出现了过激的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 苏联集体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过一个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办法”,这一办法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农业集体化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 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 外国资本的压制 B. 封建主义的束缚
C. 官僚资本的侵蚀 D. 股票市场的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