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司马迁...

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也说“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溉浸,百姓飨其利”。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井渠

C. 都江堰

D. 灵渠

 

C 【解析】 由材料信息“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溉浸,百姓飨其利”可知,这一水利工程是四川的都江堰,故C项正确;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不符合“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的信息,故A项错误;井渠出现于西汉的西北地区,也不符合“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溉浸,百姓飨其利”的信息,故B 项错误;灵渠是秦朝为了统一岭南地区而开凿的渠道,其目的是为了输送兵员和物资,故D 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反映了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

A. 种植五谷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男耕女织

 

查看答案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见下表:

年份

农业两税

茶、盐、酒、商等

总税收收入

太宗至道末年(997年)

2321万贯

1238万贯

约3559万贯

真宗天禧末年(1021年)

2762万贯

2936万贯

约5723万贯

神宗熙宁年间

2162万贯

4911万贯

约7070万贯

 

 

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A. 人民的赋税负担较重

B. 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 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D. 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查看答案

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经全部培在禾苗根部去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这反映了当时

A. 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

B. 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

C. 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

D. 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查看答案

宋代陈旉在《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A. 我国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 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D.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查看答案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