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材料反映
A.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B. 当地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C. 实业救国的思想广泛传播
D. 民族工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 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 有限度地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工业
B. 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C. 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 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题文)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在清政府扶持下出现的
B. 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创办的
C. 是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D. 是洋务派创办起来的
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种观点
A. 批评了李鸿章指挥不当
B. 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
C. 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
D. 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沉重的赋税
B. 西方廉价工业品的冲击
C.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 传统手工业的技术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