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恶果 B. 抑商政策的弊端
C. 清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 D. 闽广地区的蛮荒
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 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 城市经济的发展
(题文)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者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礼记﹒月令》记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 重农是悠久的历史传统
D. 周代礼乐制度被传承下来
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
A. 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
B. 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C. 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 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帝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 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 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