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剌、...

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剌、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型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 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和“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说明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材料不能反映出

A. 实行计时工资

B. 工匠技术水平很高

C. 存在失业现象

D. 出现劳务市场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禁榷制度,即对攸关国计民生和最有利的工商业由政府垄断而禁止民管的制度。汉武帝时,桑弘羊认为这个政策一方面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另一方面,“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至于增加财政收入,还只是一个附带作用。后世政府还不断地扩大禁榷范国,凡是有大量销售可能的物品,其产销均由政府垄断。政府所垄断的工商经济权力一直是无限的,以致可以合法地任意公然没收私人财产,致使私人产权得不到免于政府和官吏侵吞的保护。这种掠夺可以归结为“土贡”“和买”“迁徒富豪”“告缗令”“公开抹夺”和“诬陷敲诈”。这种管制,势必使工商业沦为特权经济或裙带经济,以致一方面造成极端产重的寻租现象,使官吏和勾结官吏成功的民营工商业寻租者发财致富;另一方面则使民管工商业整体始终处在弱小和萎缩的境地。

——摘编自王海明《试论中国古代工商业及其经济权力官有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禁榷制度的目的,并概括该制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施禁榷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调整。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驰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三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查看答案

(题文)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 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