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田庄手工业
(题文)清朝乾隆《吴江县志》中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 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B. 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
C. 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
D. 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题文)《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 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C. 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题文)《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国手工业管理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
A. 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石门)镇油坊有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 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 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