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 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 奴隶贸易空前繁荣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A. 提倡“经世致用”
B. 主张以德治淳化会风气
C.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
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这表明他
A. 把伦理道德作为世界本原
B. 认为日常行为规范要符合伦理
C. 主张百姓生活就是穿衣吃饭
D. 认为人的自然欲求须得到尊重
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
A. 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
B. 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
C.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髓
D. 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
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 理先气后
C. 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 格物致知
(题文)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赦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贵族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儒家思想和佛教出现融合
B.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 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D. 政治和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