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1)①经济基础: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②思想基础: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 ——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③民族危机的加深。 (3)因素: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②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A: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 B: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答出A或B均可得分。只答一方面即可。) 【解析】 本题立意是文明史观,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着重考查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相互影响。思考角度应从现代化的角度入手,特别是第二问,分析家庭伦理观变化的原因时,需结合梁启超那个时代的背景,寻找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的具体因素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同时还要注意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即民族危机。第四问,则是凸现家庭观念的现实意义,通过设题引导考生认同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本题还考查了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科技的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查看答案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晴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 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捉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查看答案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