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历史著作在探讨中华民国的发展历史时,将其时代特征概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历史著作在探讨中华民国的发展历史时,将其时代特征概括为“中华民国时期虽黑暗且混乱,但却是中华文明的关键转折时期,中华文明的各种要素逐步克服各种外部侵扰和内部矛盾,不断在探索中吸收中西文明内涵,努力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论证上述观点。

 

民国时期确实是中华文明的关键转折时期:示例1 近代民族意识形成。史实: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从“驱除鞑虏”到“民族自求解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示例2 民主政治的发展。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统治;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示例3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实:短暂的春天;1927-1936的较快发展。示例4 新思想的冲击。史实: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示例5 多元社会出现。史实:吃穿住行等方面变化。(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解析】 从材料中的“但却是中华文明的关键转折时期”“努力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来看,材料的观点是“民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关键转折时期”,据此确定论题。然后联系所学,并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论证上述观点。如从政治方面论证,可以联系所学,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来说明,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统治、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等等。同样还可以从近代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思想文化的冲击等方面来论证主题。论证过程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

A. 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

B. 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C. 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

D. 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55年3月,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指出: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该决议表明,当时苏联

A. 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

B. 放弃了传统的农业体制

C. 摆脱了农业发展的困境

D. 政府谋求增强经济活力

 

查看答案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A. 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

B. 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

C. 国会的补教对新政的成效不大

D. 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据此可知

A. 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

B. 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

C. 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

D. 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