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赔款2100万银元 D. 中英协定关税
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明清时期,苏州及“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这种变化是由于
A.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政府政策的调整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 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 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 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A. 官员选拔日益严格
B.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C. 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D. 政府机构趋向精细
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东汉
A. 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
B. 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
C. 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
D. 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