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

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

B. 失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C. 采取左右逢源的文化态度

D. 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

 

D 【解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体现出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对于西方文化的盲目学习,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于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D正确;A中被动说法绝对;B和C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权,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A. 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

B.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

D. 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查看答案

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

A. 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 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

C. 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 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力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A. 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

B. 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

C. 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D. 迎合了当时“制洋器”的需要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赔款2100万银元    D. 中英协定关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