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的状况)。”这种“状况”说明
A. 革命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
B.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有斗争精神
D. 北方社会矛盾比南方缓和
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 抛弃传统习俗
B. 忽视公平公正
C. 强调等级秩序
D. 尊重家庭伦理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 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C. 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 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w.w.w.k.s.5 u.c.o.m这体现了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
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