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A. 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 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 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 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蔓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 武力震慑
B. 文化侵略
C. 严刑惩凶
D. 心理征服
观察下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 )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
B.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 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D. 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 必然性
B. 偶然性
C. 可能性
D. 必要性
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A. 割让香港岛
B. 领事裁判权
C. 巡查贸易权
D. 关税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