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其为“田园城市”。霍华德最初打算把他的著作称为《万能钥匙》,即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为此他绘制了一张封面草图(如下),简练地反映了其建立新型城市的主张和抱负。

从“万能钥匙”图中提取体现霍华德建立新型城市主张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当时西方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可提取部分信息,也可提取整体信息,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示例一 论题:社会改革是建立未来新型城市的重要前提。阐述: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也带来了城市人口膨胀、贫富差距加大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霍华德在解决方案里提出“土地公有”,保障民众经济利益;进行市政改革,克服议会民主弊端,保障民众自由;进行社会福利改革,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因此霍华德建立未来新型城市的主张中,把社会改革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对解决城市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示例二 论题:城乡一体是未来新型城市的发展方向。阐述: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和土地投机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民生困苦。霍华德提出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既有城市的“社会之爱”,又具有乡村的“自然之爱”,从而解决城市化产生的诸多问题。这种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主张对未来城市规划和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示例三 论题:“田园城市”理论中的社会改革主张具有空想性。阐述: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议制得以确立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巩固。在霍华德的建立新型城市的理论中,他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主张,如主张“土地改革”“土地公有”以解决贫富分化问题,进行市政改革等。这些主张无疑脱离了欧美各国政治、经济的实际,因此具有空想性,现实中很难推行。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万能钥匙”图,从中提取体现霍华德建立新型城市主张的相关信息,可提取部分信息,也可提取整体信息;其次,通过提取信息来自拟论题,论题要明确;再次结合当时西方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由材料可知,“万能钥匙”图中的信息比较多,提取信息时,最好提取部分信息,如土地公有、市政改革、实例教育、城乡一体、促进农业等;然后,依据自己容易得分的信息提炼论题,如社会改革是建立未来新型城市的重要前提,或城乡一体是未来新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再次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观点

出处

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

卢梭《社会契约论》(1762年)

任何政府形式所能具有的最重要的优点就是促进人民本身的美德和智慧……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代议制政府。

J.S.密尔《代议制政府》(1861年)

国家之间政治上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政府的形式,而在于政府的水平。

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1968年)

一切政治制度都是人为的,但只有“现代”政体才可以说是人为了共同过上好日子而有意建立的。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1987年)

 

 

材料二

观点

出处

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毛泽东文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邓小平文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学者关于“国家”观念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导人关于“国家”观念的主张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说明中西“国家”观念蕴含的共同价值。

 

查看答案

当代国际关系里正在悄然兴起政治世界和经济法则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即所谓的“社会世界”,如宗教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的精英、各种跨国公司、环保运动以及各种国际非政府组织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B.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 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 国际局势的复杂化

 

查看答案

上表反映了苏联1925--1926年合作社组织对各类农户收入的影响。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新经济政策开始向农业集体化过渡

B. 合作化有利于克服个体农业的局限

C. 富裕农户在合作化过程中受益最多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查看答案

公元1世纪,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塞尔苏斯曾说:“罗马法学昌明时期,解释法律不拘泥于文字,而按法律的精神为之。”据此可知

A. 当时对罗马法的法律解释具有主观性

B. 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形式主义

C. 罗马法官拥有司法判决的自由裁量权

D. 当时的法律条文滞后于社会发展

 

查看答案

1957年1月,陈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要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 “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B. 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着手编制“二五”计划

C. 社会主义总路线抛弃了“综合平衡”方针

D. “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