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我国内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9.2%,到1957年上升到32.1%。由此可知
A. “一五”计划加速了工业化
B. 国民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
C. 工业“大跃进”局面已形成
D. 沿海工业仍占居主导地位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C. 转嫁战争负担
D. 强化物资管制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C.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