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第一,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第二,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第三,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材料反映清政府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
A. 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
B. 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这表明当时
A. 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 对外贸易的繁荣
D. 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
如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
B. 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
C. 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
D. 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
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A. 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经济重心已基本转移至南方
C. 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
D. 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