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18世纪的殖民争夺中,英国最终笑到了最后,成为“日不落”帝国,其中英国打败西班牙的原因是
A. 英国具有制度优势
B. 西班牙是“黄金漏斗”
C. 价格革命对西班牙的削弱
D.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进入印度洋后,下面的路程就比较顺利了,随后葡萄牙人依靠阿拉伯人的帮助很快来到东方。”材料中“来到东方”的葡萄牙人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马可•波罗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电影事业
B. 铁路运输
C. 航空事业
D. 电报电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A. 报刊杂志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变革
B. 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
C. 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 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传统年节、进香、游春等活动外,开始有入戏园书场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的现象。这表明近代上海
A. 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B. 成为西方文化传播中心
C. 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D. 社会习俗日益文明开化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A. 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B. 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 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 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