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及时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
B. 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各地钱庄缺乏协调,各自为战
D. 没有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
(题文)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 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B. 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C. 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D. 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 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
B. 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 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 行省与郡县无异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A. 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 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
C. 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
D. 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指出:到了宋朝“由唐朝中叶以前的门阀士族和均田户、部曲、奴客、贱民、番匠、奴婢等旧的社会阶级结构,转变为宋朝的官僚地主和佃客、乡村上户、乡村下户、差雇匠、和雇匠、人力、女使等新的社会阶级结构。”这一变化说明
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 社会生产关系出现了调整
C. 租佃生产关系开始形成
D.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
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主要以重量为名。621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 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C. 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
D.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