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科学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深入到运动中去。正确理解是
A. 不仅要创造科学成就,而且要组织工人运动
B. 把科学理论用于解放生产力
C. 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
D. 要在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中都获得认可
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的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中央集权制
D. 行省制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历史依据一 | 历史依据二 | 历史结论 |
甲 |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
乙 |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上海从开埠到解放,人口出现过三次增长高潮;同时,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沪人数比例也多次发生变动。其中引起后者变动的主要因素
A. 同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历史相联系
B. 同西方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相关
C. 与半殖民地工业发展密切联系
D. 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平?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B.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C.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D. 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开始实行分封制
B. “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C. “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自主权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