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徙郡国富豪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公元前127年,又“徙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他这样做是为了
A. 促进全国商业的发展
B. 保持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C. 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D. 打击豪富以加强集权
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A. 商
B. 周
C. 秦
D. 唐
1671年,清政府规定,“准贡监生员民人垦地二十顷以上,试其文义通顺者以县丞用”,“一百顷以上,文义通顺者以知县用”。其规定主要是为了
A. 鼓励垦荒以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B. 扩大官吏来源以缓和社会矛盾
C. 改革科举制度以扩大政权基础
D. 笼络汉族人民以巩固统治
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推行区田法,“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 区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B. 区田法下重视通过水利灌溉提高农业产量
C. 区田法适合在干旱地区广泛推广
D. 区田法适用于土地少而质量差的小农经济
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上述规定反映出
A. 铁犁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
B. 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 精耕细作影响着政府的政策
D. 土地私有制决定着家庭规模
山东武氏祠有一汉画像石刻,上面刻有“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的文字。该石刻应该是对谁的赞扬
A. 神农氏
B. 大禹
C. 汉武帝
D. 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