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 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 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 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 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 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 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下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
A. 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
B. 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
C. 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
D. 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
《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 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 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A. 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 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 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 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