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与建设工程法,将复兴金融公司的资金从20亿美元增加为38亿美元,并允许它向州、市贷款,用于救济、以工代赈和自负盈亏的建筑计划等。这些措施 ( )
A. 是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表现 B.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C. 是自由放任政策的表现 D. 使美国经济形势出现好转
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 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 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大型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B.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C. 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形成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 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7年,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赫鲁晓夫在庆祝大会上宣称: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共产党人很受触动。第二天,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表明( )
A. 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
B. 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C.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D. 我国通过“大跃进”实现了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