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中产阶级——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帜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这种“和谐”的实质是( )
A. 国家政权实现了各阶级共同执政 B. 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C. 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 D. 资产阶级政权向无产阶级政权和平过渡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 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 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 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 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1932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与建设工程法,将复兴金融公司的资金从20亿美元增加为38亿美元,并允许它向州、市贷款,用于救济、以工代赈和自负盈亏的建筑计划等。这些措施 ( )
A. 是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表现 B.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C. 是自由放任政策的表现 D. 使美国经济形势出现好转
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 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 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大型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B.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C. 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形成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