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法律,许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关在私设的地牢内,把他卖充奴隶,甚至杀掉他。平民要求废除这些法律,并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公元前494年,为数颇众的平民退出罗马,移到城外3英里的阿尼奥阿河畔之圣山,发表宣言,除非他们的要求获准,他们不再替政府打仗及工作。最后元老院满足了平民的要求。由此可知
A. 这次斗争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模式
B. 直接导致罗马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 这时期的罗马法己经是成文法
D. 双方的妥协使罗马的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875年宪法法案通过,第三共和国在政治制度层面上真正得到了确立。其后,共和派和人民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普遍接受共和思想,农民的皇权思想也逐渐消退。在以后的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并竖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落到封建军阀的手中。军阀们或者打着共和的旗帜,实际却干着专制的勾当,或者干脆复辟帝制。孙中山目睹专制政治对人民的压迫比清代更加残暴,于是为维护共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1916年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1918年和1921年的两次护法运动。其中除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由于和渠启超、蔡锷等人发动的护国运动相呼应而取得成功外,其余都失败了。
——《为什么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确立共和方式的相同点和维护共和方式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中法两国民主共和的不同结局,并简析其原因。
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A. 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 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 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 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特别是在19世纪50-60年代,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两倍,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蒸汽机使用更加普遍,铁路建设尤为突出,总长度接近1.8万公里。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快法国基础学科研究的革新速度
B. 促进了法国民主制度走向最终确立
C. 实现了产业革命在法国的充分开展
D. 增强法国参与殖民扩张活动的实力
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 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 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材料反映了
A. 民众的政体分歧正在渐趋消弭
B. 君主派的政治观点与国家需求越来越远
C. 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了
D. 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陷入白热化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 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 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 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