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

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同光中兴”指的是洋务运动,从时间推断当是甲午战争,故C项正确。同治皇帝在位时间为1862年至1874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处在光绪帝统治时期,排除C;D项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了一幅题为《去北京》的漫画,漫画中一个全副式装的日本武士对身后的一群全副武装的西方骑土说“去北京”。此漫画说明

A. 日本是鸦片战争爆发的鼓动者    B. 西方列强支持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C. 日本诱导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 列强瓜分中国是日本首先发动的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 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 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C. 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D. 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查看答案

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最多。这种天下观:

A. 起源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施

B.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根源

C. 表明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

D. 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