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市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1)特征:以欧洲强国之间相对平等、尊重主权的国家关系为基础;在对欧洲以外地区不断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作为秩序的维系手段;世界国际秩序伴随着强国力量对比与殖民扩张加剧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 背景: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优势形成后自由贸易思潮的推动;英国与中国和平协商市场开放的失败,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英国以印度为中心的亚洲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传统朝贡体系(华夷秩序)与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内在冲突;清王朝走向衰落。 (2)变化: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 评价:清政府对近代条约由漠视、遵守到合理利用,一方面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反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的见证。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近代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 (1)第一小问特征可以从材料一“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得出以欧洲强国之间相对平等、尊重主权的国家关系为基础;在对欧洲以外地区不断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为秩序维系手段和基本象征;世界国际秩序伴随着强国力量对比与殖民扩张加剧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第二小问背景可以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英国16、17世纪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贸易以及与亚洲殖民等角度作答。 (2)第一小问变化可以从材料二“不细加市查,一览即了……刊印《万国公法》……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得出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 第二小问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进行评价,客观上推动近代化,屈辱的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 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查看答案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半封建完全形成

B.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查看答案

近代有识之土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永久居住及租地权

D.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查看答案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查看答案

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索姆起诉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法方陪审认为当事人之间合同没有规定交易时间、方式,被认定为黄金投机行为。根据《法国民法典》,法院驳回原告请求。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

A. 法国陪审在租界内不敢偏袒法国人

B.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出现投机活动

C. 法院受《大清律》影响而维护中周人利益

D. 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