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 二者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 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 二者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 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 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C. 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某北宋思想家指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该思想家是
A. 苏轼
B. 程顾
C. 陆九渊
D. 朱熹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时,太学生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下列表述符合董仲舒新儒学基本特点的是
①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②具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③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④继承了荀子的“天人感应”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A. 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 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 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 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