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3)材料表明,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1)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目的: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以实现或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自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可以看出,当时思想界出现了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发展趋势。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等方面来回答。 (2)董仲舒思想的核心,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分析得出。 (3)从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联系所学可知,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为了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实现或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查看答案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中写道:“唯一的法律,就其性质而言,必须要有全体一致的同意,那就是社会的公约。……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该著作是

A. 《哲学通信》

B. 《论法的精神》

C. 《社会契约论》

D. 《纯粹理性批判》

 

查看答案

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查看答案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 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

C. 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 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