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我国人民,俗尚鬼神,年中迎神赛会之举,十七帛烧纸之资,全国计之,每年当在数千万。此以有用之财作无益之事,以有用之物作无用之施。此冥冥一大漏卮,其数较鸦片尤甚,亦有国者所当并禁也。”孙中山这一批判的立足点是
A. 抵制列强侵略
B. 推动习俗变迁
C. 扩大民主权利
D. 保障人民生计
1905年《民报》创刊号选取了战国思想家墨子为其封面人物。其主要用意是
A. 提倡民主自由
B. 反对帝国主义
C. 倡导五族共和
D. 宣扬平等博爱
毛泽东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就是深刻认识和领会列宁关于“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的思想。这里的“贡献”主要在于
A. 借助列宁宣传暴力革命思想
B.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领导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D.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民主启蒙
孙中山早在1910年就注意到了马克思的理论,他的民生主义思想就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国民党人通过日本、欧美等渠道在《星期评论》、《建设》等理论阵地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可见孙中山
A. 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B. 已注意到西方社会发展的不足
C. 不满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 开始了其革命一生的伟大转变
胡适说:“民国八年的学生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虽是两件事,但学生运动的影响能使白话传播遍于全国,这是一大关系,况且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明白的人渐渐觉悟思想革新的重要,所以他们对于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这也是一大关系。”胡适着重说明了
A. 学生运动目标的不明确性
B. 五四运动斗争的不妥协性
C. 学生运动的思想文化意义
D. 思想启蒙对学生运动的意义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十分形象地反思道:“如病者然,其积痞方横塞于胸腹之间,必一面进以泻利之剂,以去其积块,一面进以温补之剂,以培其元气,庶几能奏功也。若不攻其病,而日饵之以参苓,则参苓即可为增病之媒,而其人之死当益速矣。”在梁启超看来,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 布新而不除旧
B. 除旧而不布新
C. 调和新旧不力
D. 变法而不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