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而政府官员“掩饰弥缝,苟且偷安”,士人沉迷于故纸堆中繁琐考证,社会上出现了“天下不乱于长发贼而乱于汉学”的说法。这一说法表明
A. 太平天国沉重打击清政府统治
B. 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
C. 西方思潮冲击传统封建体制
D. 传统文化无法应对社会变革
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尔等不可不知也。”此规定
A. 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
B. 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
C. 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
D. 有利于“东学西渐”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 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 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A. 精耕细作
B. 奖励耕织
C. 土地私有
D. 重农抑商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 宰相权力的扩大
B. 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