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是下列哪种思想实施的结果( )
A. 儒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 学游说之士,学士云集。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 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
C. 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 D. 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句话反映哪一派别的思想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
B. 私学的出现,“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C. 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D.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甲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
乙 |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
丙 |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
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黄宗羲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
(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