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朝“焚书坑儒” 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顾炎武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他曾说:“炎武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窃自幸其中所论,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这里的“先生”最有可能是( )
A. 孔子 B. 朱熹
C. 李贽 D. 黄宗羲
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 南辕北辙
B. 大同小异
C. 水火不容
D. 大异小同
(题文)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 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是下列哪种思想实施的结果( )
A. 儒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